蘇通大橋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公路交通發(fā)展成就的展現(xiàn),也是橋梁建設的典范。蘇通大橋連接江蘇省蘇州、南通兩市,2008年6月30日建成通車,全長32.4公里,是世界上最大跨徑的斜拉橋,主跨1088米。如果給蘇通大橋貼一張標簽,"創(chuàng)新"是最恰當不過的了。副總指揮何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:"在去往蘇通大橋的工地中,有一個標語牌很醒目,上面寫著'創(chuàng)新是蘇通大橋的歷史使命'。"蘇通大橋攻克了10項世界級關鍵技術(shù)難題,創(chuàng)造了最深基礎、最高橋塔、最長拉索、最大主跨四項世界記錄。原科技部部長徐冠華稱蘇通大橋為"我國自主創(chuàng)新的一面旗幟"。
1088米:橋梁大國向強國跨越的標志
我國斜拉橋技術(shù)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,伴隨著計算機技術(shù)的成熟而發(fā)展。中國的斜拉橋,一般在400米到600米,國際上是800米左右。蘇通大橋要實現(xiàn)斜拉橋千米跨越,在世界建橋史上尚屬首次。"正是因為沒有人做過,所以我們做出來才更有意義。"蘇通大橋項目部總工程師張鴻說,這無疑是個挑戰(zhàn),規(guī)模之大,難度之高可想而知。
創(chuàng)新是蘇通大橋建設的動力源泉。1.7萬建設者經(jīng)過10多年的準備和4年多的奮戰(zhàn),終于啃下了這塊"硬骨頭",突破制約千米級斜拉橋建設的十大關鍵技術(shù)難題。"人家800多米的橋基本上是一跨過江、一跨過海,基礎都在岸上做的。我們這么寬闊的江面,這么快的水流,那么密集的航運,那么松軟的地質(zhì)條件帶來的技術(shù)挑戰(zhàn),比人家難得多。"江蘇省交通廳廳長、蘇通大橋建設現(xiàn)場總指揮有游慶仲在談話間,說得最多的就是一個"難"字。
首先是建成有難度。其次,建好又是難上加難。"沿岸土質(zhì)松軟,基礎能不能做牢靠,高聳的橋塔,能不能做直,這么長的大跨度,安裝控制的精度是否能夠達到設計要求等等,這都是很難的技術(shù)要求"。游慶仲總指揮說,國內(nèi)是沒有類似經(jīng)驗可以參考的。蘇通大橋的創(chuàng)新目標不僅僅是建設一座跨徑超千米的斜拉橋,更重要的是實現(xiàn)關鍵技術(shù)突破。為此,圍繞主橋結(jié)構(gòu)體系、抗風、抗震、減震、主橋架設等十項關鍵技術(shù),從機理和理論、計算分析方法和手段、設計與施工三個層面開展研究,逐一破解。
最大群樁基礎:抗衡每秒一米的水流
建橋,成敗在基礎。然而蘇通大橋的基礎建設就遇到了大難題。有著豐富經(jīng)驗的游慶仲總指揮感到十分驚訝:"幾十噸材料一放下去,水一沖就沒了。我當時很震驚,水流怎么會這么大?工程剛開工就給我們來了個下馬威。當時他們還不知道,蘇通大橋下的水流是每秒一米,能把十個人一下子就拖起來十米高,是摧毀性的力量。如果在主墩上打樁出了問題,一根樁出事故,后果將不堪設想。"
蘇通大橋二航項目部總經(jīng)理劉先鵬回憶了驚險一幕。2003年7月31日,12根平臺鋼管樁被打入江中。就在這一天,恰逢天文大潮,狂風大作,江中潮涌浪動。"12根鋼管在水流撞擊下劇烈搖擺,竟生生從中段折斷。"劉先鵬說,蘇通大橋第一次平臺搭建宣告失敗。
蘇通大橋的建設者們畢竟是久經(jīng)磨練。"我們把樁和護筒連接成一體,并設計了樁基礎引導裝置。"劉先鵬感嘆,"這是大橋的關鍵節(jié)點,沒有重來的機會。"2005年5月,兩座群樁基礎澆筑完成。主墩基礎由131根長約120米、直徑2.5米/2.8米的鉆孔灌注樁組成,承臺長114米、寬48米,創(chuàng)下了世界規(guī)模最大、入土最深的群樁基礎。
蘇通爬模:抵御每秒70米強臺風
風,第一大威脅。如果江面刮6級風,蘇通大橋的塔頂就是9級風,震動幅度最高可達4米。
風,威脅人身安全。在310米的塔吊內(nèi)工作,時刻監(jiān)測風速,超過警戒,必須全員撤離。
風,威脅工程質(zhì)量。塔身建設幾乎完全依賴爬模技術(shù),但國產(chǎn)的只能抵抗30多米的風速,只能自主創(chuàng)新研發(fā)能抵抗更高風速的技術(shù)。
"橋梁風導致振動是橋梁設計必須解決好的關鍵問題",何平副總指揮說,"我們在吸收國外經(jīng)驗基礎上,創(chuàng)造性出能抵御每秒70米風速的技術(shù)"。"蘇通爬模"不僅風雨無阻,而且刷新了同類工程的世界紀錄,許多國外廠商專程前來取經(jīng)。
10枚硬幣摞起來簡單,20枚也不難,但如果把100枚摞起來保持不倒就需要超凡的技術(shù)。而蘇通大橋的索塔,就相當于把1000個硬幣摞在一起的難度。正是建設者的探索與創(chuàng)新精神,征服了這座世界橋梁建設史上"珠穆朗瑪峰",讓蘇通大橋的"通天塔"穩(wěn)穩(wěn)屹立于長江之上。
今年6月,蘇通大橋被授予IBC國際橋梁大會"喬治·理查德森大獎",成為我國首個榮獲該項國際橋梁大獎的工程項目。蘇通大橋的開通改善了長江兩岸百姓交往和交通條件。南通當?shù)匕傩瞻烟K通大橋譽為"圖騰"。以前,人們戲稱南通是"難"通,大橋建成后,正如民建中央副主席朱相遠為蘇通大橋所作序中所說:"天塹變通途,通途化蘇繡。"
如今,蘇通大橋開通僅數(shù)月,最高日交通量已達4萬輛。作為蘇通大橋建設的親歷者,何平副總指揮說:"蘇通大橋建設是一次重大機遇,也是一項重大挑戰(zhàn),更是一項重大使命。正是改革開放30年積累下來的成果,讓我們能夠建成世界第一大橋,實現(xiàn)千年夢想、百年期盼!"